微信公众号“刷量”黑产深度揭露:系统升级难阻刷量交易,人工刷量盛行令虚假繁荣愈演愈烈


近日,微信公众号“刷量”现象再次引发舆论热议。在微信平台系统升级后,大量公众号由于无法继续利用技术手段刷阅读量而“现形”,阅读量瞬间缩水的现象揭示了行业内长期存在的灰色地带。尽管微信官方严阵以待,加大了对刷量行为的打击力度,但记者实地暗访发现,这一黑色产业链并未因此偃旗息鼓,反而在技术和手段上不断进化,变得更加隐秘且昂贵。

十一黄金周期间,微信平台针对算法的调整使得一些日常阅读量轻松达到10万+的公众号在一夜之间阅读量骤减,从而揭露出营销号和部分自媒体为了提升影响力、吸引广告主投放而大规模制造虚假阅读量的事实。受影响的公众号多数为商业化运作的营销号和依赖广告收益的自媒体,传统媒体鲜有涉及。这一情况引起了网友广泛讨论,一致呼吁净化网络环境,维护诚信原则,保障市场公平竞争。

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刷量交易在各地尤其是郑州地区仍然十分活跃。通过加入数十个疑似刷量的QQ群,记者了解到,除了阅读量,点赞数、评论、粉丝数均可通过非法途径刷高。当前,每增加1000阅读量的价格在20-30元之间,相比之前价格上涨了不少。更有甚者,一口价1800元就能购买到10万+的阅读量,显示出市场需求旺盛且卖家敢于提高价格。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微信平台的技术升级,原先依靠软件自动刷量的方式受到限制,人工刷量开始兴起并逐渐取代软件刷量,形成了庞大的兼职“刷友”群体。这些“刷友”在工作之余从事刷单、刷量等业务,不仅涉及网店的访问量、销量、收藏等,更蔓延到了微信公众号的各项数据上。尽管微信团队对此表达了坚决打击的态度,并且已有封号案例,但由于违规成本相对较低,黑色产业链的生存土壤并未得到有效根除。

电商平台上的刷量服务更是泛滥成灾,众多商家以此谋利,数据显示成交量惊人。微信团队承认刷阅读量已成为成熟黑产,并强调了双方的技术对抗始终在进行,但彻底解决问题并非易事。

法律界人士指出,营销类公众号通过刷量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商业欺诈,现行法规对这类行为的处罚力度显然不足以遏制其势头。亟待有关部门出台更为明确和严格的法律法规,从法治层面加大对微信公众号刷量黑产的打击和监管力度,保护互联网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公正。

综上所述,微信公众号刷量黑产的盛行,不仅严重损害了用户信任,破坏了网络营销领域的公平竞争秩序,也对社会诚信体系构成了威胁。面对这一顽疾,加强法治监管、提高违规成本、强化平台自律与用户监督,共同构建起预防与打击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才是从根本上铲除这一黑色产业链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