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股权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所以要重视,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 股权稳定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 股权结构是企业治理的基石,直接影响公司的决策效率和发展方向。
- 股权纠纷或变动频繁,会导致企业内耗加剧,战略、经营决策难以为继。
- 股权变动可能引发控制权之争
- 公司控制权往往与第一大股东地位挂钩,股权比例变化可能诱发控制权争夺。
- 控制权不稳会引起企业内部人事动荡,经营管理效率受损。
- 股东矛盾可能诉诸法律,陷公司于纠葛
- 股东矛盾激化,可能走上对簿公堂。官司缠身不仅占用企业大量人力物力,也会对企业商誉和公众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 股权质押风险不容忽视
- 股东以所持股权向外部融资时,若个人资信恶化或质押到期无力赎回,可能引发股权被动变更。
- 恶意质押、高比例质押等行为更是直接威胁到公司的股权安全。
- 不同类型股东诉求有别,易引发利益冲突
- 创始股东、财务投资人、员工持股会等不同类型股东,对资本回报、经营发展等往往有不同期望。
- 若对股东收益分配等缺乏事前约定,极易引发事后纷争。
- 股东个人风险可能殃及企业
- 自然人股东婚姻变故、债务纠纷、刑事犯罪等个人风险事件,均可能牵连企业利益,对经营和声誉造成损害。
- 股权代持隐患大
- 股权代持因其脱离工商登记,存在权属不清、法律风险高、纠纷难解决等诸多隐患。一旦代持双方反目,冲击股权稳定性的概率极大。
- 违规股权融资埋雷
- 企业或大股东以股权为标的进行非法集资、对外担保等,一旦资金链断裂,股权稳定必然受到冲击。
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股权风险管理,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 完善公司章程,明确股东权利义务边界
- 签订股东协议,对股权转让、回购、表决权等关键事项作出安排
- 加强公司治理,完善股东会、董事会决策机制,防止大股东滥权
- 建立股权管理台账,动态监控股东股权变动情况
- 对高管、核心员工实施股权激励时,设置服务期限、竞业限制等条款,防范股权流失
- 股东以股权对外融资时,要按”从严”原则审慎把关,防控质押风险
- 面对恶意股东,要敢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权
- 加强内外部沟通,共同营造”股权稳定是企业生存发展第一要务”的共识
股权如同企业的”生命线”,稳定方能聚力,聚力才能向远。只有常抓不懈做好股权风险防控,才能为企业行稳致远提供坚实的制度根基。